【天然氣】滬東創中國造LNG船最短建造周期 第四代17.4萬立方米大型LNG運輸船“天樞星”舉行隆重命名儀式
來源:大理滄龍物流有限公司 發布人:admin 發布時間:2019年10月9日 點擊:1228次
9月24日,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為自主設計和建造的第四代17.4萬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天樞星"舉行隆重的命名儀式。滬東中華僅21個月就建成YAMAL LNG項目首船,創造了中國造大型LNG船周期最短紀錄。該船為當前國際最主流船型,其成功建造是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構建LNG全產業鏈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標志著中國的LNG船建造能力又向世界領先邁出了一大步。
中遠海運集團副總經理黃小文,中遠海運能源總經理朱邁進,副總經理、上海LNG董事長秦炯,上海LNG總經理莊德平,公司總經理助理趙宇光等公司領導,以及來自商船三井、中海國際、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英國勞氏船級社、中國船級社的嘉賓出席相關活動。中國石油國際勘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高級副總裁趙穎女士擔任教母。
"天樞星"號由中遠海運能源所屬上海中遠海運液化天然氣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LNG)和株式會社商船三井(以下簡稱MOL)合資建造。"天樞星"號是4艘系列船的首制船,它的名字取自北斗七星中的首星。"天樞星"號是滬東中華承接的4艘同類型船舶中的首制船,該船總長295.00米,船寬45.00米,型深26.25米,航速19.5節,采用雙燃料動力推進,交付后將投入到俄羅斯亞馬爾項目LNG的運輸。
"天樞星"輪是全球第四代XDF雙燃料推進17.4萬立方米LNG船,運輸過程中蒸發率僅為0.1%,低溫絕緣性能相比上一代提升30%以上;采用新一代雙燃料動力系統,能耗下降16%,產品性能與世界頂尖LNG船同步。業界稱贊,該項目是滬東中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俄能源合作的成功典范。
"天樞星"輪建造亮點紛呈:首次實施貨物機械室整體模塊化安裝,在分段搭載時就實現貨物機械室低溫管同期建造,縮短了低溫管建造周期4個月以上;首次采用Win GD設計的W6X72DF雙燃料主機,滬東中華運用新技術、新工藝,實現了先吊主機再照光的工藝創舉,大大縮短三大件的安裝周期;首次在船塢搭載階段就完成壓載艙強度試驗,出塢前開始了主層絕緣箱的安裝,絕緣層密性試驗周期極大縮短,多艙焊接零漏點,圍護系統碼頭周期縮短1.5個月。
"天樞星"輪從合同簽署到命名,用時僅27個月,創造了中國造LNG船最短建造周期。"天樞星"輪下水后1個月發電機動車、5個月主機動車、9個月完成液氮試驗、10個月完成氣體試航等一系列佳績,創造了LNG船建造周期新紀錄,受到了船東極高褒獎。
這艘船創造中國建造大型LNG船周期最短紀錄
"天樞星"輪為亞馬爾項目首艘17.4萬方LNG常規新船,是亞馬爾項目重要"后備軍"。隨著"天樞星"輪等4艘項目常規LNG新船后續逐步交付,亞馬爾LNG項目的運輸力量及方式均得到有力補充,大大加快項目的貿易周轉時間,為亞馬爾項目的天然氣貿易提供強有力的運輸保障。
在當晚商船三井和上海LNG共同主辦的"天樞星"輪命名晚宴上,朱邁進表示,政策和市場雙重驅動下,我國LNG行業前景十分廣闊。中國LNG船隊正承擔著滿足國內LNG進口運輸需求的重任。作為全球運輸巨頭,目前中遠海運能源保持原油運力全球第一,LNG運力全國第一、全球第六的地位,將圍繞油氣行業全產業鏈,市場交易主體、運輸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創建共生共贏共享的合作生態,積極做好能源運輸服務,增強運輸安全保障,擔起"航運強國"的歷史使命,實現"國油國運"、"國氣國運",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貢獻最大的力量。
作為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油氣領域合作的典型范例,亞馬爾項目是中遠海運能源LNG運輸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據了解,早在2018年7月19日,中遠海運能源亞馬爾冰區船項目首制船弗拉基米爾•魯薩諾夫輪,承載北極向中國供應的第一船LNG,以比傳統蘇伊士運河航線節省20天左右的航程,成功靠卸中石油江蘇如東LNG接收站,為LNG運輸的"冰上絲綢之路"建設贏得良好開局。
近年來,高速增長的天然氣需求和國產氣的增速不足催生了日益壯大的天然氣市場。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突破280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超過17%,進口天然氣超過9000萬噸。其中,LNG占總進口量60%,超5300萬噸,進口規模創歷史新高。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天然氣進口國和第二大LNG進口國。預計未來20年,為彌補國內產量和進口管道氣不足,中國LNG進口還將增加1200億立方米。